2012-1-8 冯怀涵,沈执良
当1950年我们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二年级的学生时,遇到要分强电和弱电即电力和电讯专业,那天由电机界的泰斗电机系系主任钟兆林教授来给我们讲如何分专业。给我们留下最深的记忆就是他在黑板上写的两个例子:一是罗沛霖,他学的电力,在美国得了个电讯博士;二是凌松年,他学的电讯,是上海电机厂的总工程师(后者是我的表舅,和罗沛霖不认识),我们从此记住了这位可敬的前辈。三年后,我们在张家口军委通信工程学院德文班毕业后,分配到北京718厂筹备组,地点是西四机织威四合院。
啊!原来尊敬的罗沛霖博士就是718厂筹备组组长和718厂第一任总工程师!我们在一起工作,罗总还常谈起当年交大学习的情景,他对每一门功课都记忆犹新,他说他作业不是认真做,但是考试都能拿高分。当我们问他你是北方人,为什么不进清华大学而跑到上海交通大学去呢?他回答说:“那时清华还没有电机系哪,我受父亲的影响酷爱电啊!”可见他对电的执着。近几年罗总(我们后来一直这么称呼他来表达我们对建厂那一段时期的怀念)和杨敏如老师(罗总的夫人)每年都要自制精美的新年贺卡发给我们,信中常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学友,这些贺卡,照片和信件我们都视为珍贵的纪念品珍藏着。
1954年,罗总任718联合厂筹备组组长,秦亦山同志任副组长,一切对外工作由罗总亲自抓,为了计委批准计划任务书.我(沈执良)每天跟着罗总到十局和计委联系工作,罗总总是耐心地向有关同志讲述各个项目确定的理由以及将来的发展,强调技术进步和国家需要。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了解到国际形势,晚上回来后,搞建厂组织规划,包括引进项目的具体化和718联合厂的组织机构,联合厂采用总工程师负责制,设有总设计师,总工艺师,总机动师,总会计师,联合厂设职能科室。由李瑞厂长和党委一起确定机构并确定人选,每个机构的职责都经详细研究。罗总一丝不苟地为工作定人选,与来华的专家配合工作。我任翻译,每天跟着罗总和专家讨论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细化到工作令、调度会等具体措施,全厂有完整的调度电话制度,每天由总调度长组织电话会议,检查完成计划进度,安排明日工作。罗总工作认真,果断处理项目的技术问题,在全厂有很高的威信,他说了就办,得到大家的信赖。1957年,联合厂举行开工典礼,可惜的是罗总被调离718大院了,技术工作就没有了继承性。罗总的工作态度以及负责精神得到德国专家组的称赞和尊重。专家组撤离时和罗总依依不舍。在罗总调走以后,二机部苏联总顾问推行一套苏联生产管理制度,使原来德国制度得不到贯彻。
回忆起在50年代热火朝天的718联合厂建厂筹备组时期,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真好比电影“创业”描述的那样建设大庆油田的大会战的火红场景,罗总天天和我们在一起工作,他全面负责,通盘计划,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联系,当有德国专家来时,他又要接待谈判,在休假日职工开舞会,他也坐在一边看着大家跳。有一次,我们几位技术员相约去他西四的家里拜访,他热情地把从美国带回来的自动换盘的录音机放给我们听,这台机器他一直保留到晚年,还请杨老师为我们弹奏一曲钢琴曲。一年以后,我们把德国的初步设计翻译完了,要派实习生去德国学习各种专业了,罗总把我们一个个找去谈话,交代专业知识和相关事项,记得他安排我(冯)去德国Hermsdorf陶瓷厂实习高频磁性材料铁氧体技术,(当时叫铁淦氧,罗总给铁氧体起了个通俗的名词叫做磁性瓷。在798厂和磁学界大家也都这么叫)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铁氧体这个词,还从未见过它呢!他告诉我铁氧体的用途和性能等,对当时刚出校门的我听得一头雾水,他安排我到天津712厂孙亦栋同志那里去学习三天,孙亦栋是中国最早自主研制铁氧体的专家,但是孙也是得到罗总的指导,罗总凭着他对新科学技术的敏感在美国买到一本1947年出版的《铁磁材料的新发展》一书,那是由铁氧体的发明人荷兰飞利浦公司的Snoeck所撰写的那种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崭新的材科铁氧体技术的经典著作,
罗总把这本书带回国交给712厂的孙亦栋同志研制,研制出的磁芯用到了收发报机上。铁氧体的发明是划时代的,此前高频领域没有磁性材科。应该说是罗总把铁氧体引入中国,也是罗总的引导使我成为一个从事铁氧体技术的专家,我后来在柏林书店买到这本书的德文版。后来罗总来798厂视察,遇见我还问到铁氧体的温度稳定性和它的机理。798厂的铁氧体车间是我国第一条机械化自动化的铁氧体生产线,产品性能优良,军工用途供不应求.并翻版建设了几个三线厂,在磁性材料行业内被称为老大哥厂。
罗总对718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怀有深厚的感情,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他呕心沥血的一项大工程,他受国家的委托得到上级的高度信任,一个人独自在德国,当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年走访了40多个电子企业和研究所,结合我国的国情确定718 厂的几千个生产品种,生产规模,建厂总规划,为建厂奠定了基础。虽然他过早地离开了718大院,但是他和我们的联系一直没有断过,直到2004年,718大院已属七星集团,那时的集团领导有要炸掉德国的包豪斯式厂房,改建高楼的计划。那可是全世界仅存的完整的包豪斯工业建筑群啊!是历史性的近代古迹!怎能毁掉?罗总万分着急。我们替他联系约到建筑界的权威人士、首都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来798参观德国厂房包豪斯建筑群,他们两位在798艺术区见面了,吴良镛院士对厂房的评价是:从艺术角度来说是有保留价值的,这就给罗总也给我们大家吃了一个定心丸。罗总还为718老厂房规划成为国家工业博物馆一份建议送交宋健院长。总之,罗总和李瑞副部长(718联合厂的第一任厂长)为保留718联合厂厂房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两位分别写出718联合厂建厂的详细经过,发表在798艺术区的艺术家黄锐的《北京798工厂》一书中,作为该书的首席重量级代表性文章,那是718联合厂历史的最好见证。
718大院的老职工,历年有许多聚会和活动,像老翻译老技术人员一年一次的大聚会,罗总和李瑞副部长总是有请必到,并热情地给大家讲话。2002年召开“庆祝718厂筹建50周年大会和张家口德文班50周年纪念会”,他们两位也都到场,介绍建厂经过和感想,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与时俱进。2007年10月7日到9日,七星集团举办盛大的建厂50周年庆祝活动,邀请到两位当年来华的德园专家参加,罗总和李瑞副部长热情地参加接待,他们俩坐着轮椅来到会场。在宴请德国专家的晚宴上,罗总站起来讲话,我(冯怀涵)替罗总当了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翻译,他说他在德国也学到许多技术,因为他不可能对718联合厂这么繁多的产品和技术都知道,讲得非常真切动人,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九十年代,我们那一批老718联合厂懂德语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罗沛霖和李远为主编的领导下,历经三年时间,完成了《德汉工程词典》,由国防工业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几经增印现在仍是一本有名的德汉技术词典。在2006年又有一本由罗沛霖任名誉主编、冯怀涵任主编的《德汉工程词典增补》出版,增补了新词汇6万余条,这本新词典已畅销国内外。可以说这两本词典是我们718联合厂建厂时的老科技人员在罗总的领导和关怀下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深感荣欣。
罗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大公无私,爱国爱民,对技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敬爱的罗总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