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我们为什么讲不好抗战故事?” Stories of Anti-Japanese War

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洗国耻日新节日的一早,微信圈里就有几个转发的同一篇文章《我们为什么讲不好抗战故事?》:

但是写不出好剧本第一总是创作者的弱点呀!创作者自己的责任是个啥?

是和洋人争奥斯卡吗?讲犹太人在欧洲的受害和反抗也得奥斯卡奖,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也是获奖畅销书,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丰乳肥臀》前半部都是讲抗战故事。另外,不一定正剧才是创作,文章所说在世界讲不通的当今抗日电视剧和过去的《地雷战》其实很入西方cult film的流、能迎合了特定观众偏好就并没什么不好。例如中国人也可欣赏美国电影《无耻混蛋》中犹太幸存者和敢死队把希特勒政要骗入电影院统统杀死的极端“反法西斯神剧”。

文学创作是个高尚的个人职业选择,有好的想法,赶紧写就是了。当今的国家、当局、读者、观众都没有限制或排斥中国或外国的创作者张扬巴顿将军或淞沪会战、或洋骗子在南宁假冒牧师施展装殓死人的技艺把妓女朋友妆成纯真女学生献给日本占领军以唱西方圣赞为名犬马声色,还有怨声载道流行“抗日神剧”。我就是看不出那个“讲不好抗战故事的主要原因”。也问:其中当局逼着作者如何思想和写作啦?还是作者们都在自愿讨好一个假设的当局偏好?就不必啦。最多不过是担个不被御用和少发财出名的风险,您先写出来看看再说?各种特长的创作者都自有他/她的自愿、自责和追求,不然其中有一种自封的“正剧”作者都不创作、光”…赖茅房“不成?


附原奇文供欣赏:
2015-09-01 刘武
我们为什么讲不好抗战故事?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脑中一下子浮现出许多以二战为题材的优秀影片,像美国人拍的《巴顿将军》、《拯救大兵瑞恩》、《中途岛》、《珍珠港》;苏联拍的《斯大林格勒》、《攻克柏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解放》;英国拍的《不列颠之战》、《伦敦上空的鹰》、《血拼大西洋》、《野鹅敢死队》。就连战败国日本也拍了不少优秀的二战题材的影片,像《联合舰队》、《东京大空袭》、《日本海大海战》、《虎虎虎》(日美合拍)。当然,日本拍二战题材的电影都是以太平洋战争为背景,绝对不会拍侵华战争。因为只有太平洋战争才能表现出日本也是二战的受害者。
为什么二战题材的世界优秀影片中没有中国人拍摄的呢?
应该说,二战题材的影片中国也拍了不少,如五、六十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八、九十年代的《血战台儿庄》、《东京审判》;前几年张艺谋的那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金陵十三钗》,据说是冲着奥斯卡去的,但上映后叫好的不多,离奥斯卡还远着呢。电视剧就更别提了!打开电视总有几个频道在播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但能叫好的,恐怕一部都难找。网上的评论大家也都看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胡编乱造:什么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女民兵一把神箭可以一连射死二十多个鬼子等等,什么情节都敢编。“我们离抗战胜利只有二年了”这种台词也敢写……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影视剧为什么讲不好抗战故事呢?是因为中国的八年抗战没有感天动地的故事吗?翻开中国的抗战史,一组数据就让人透不过气来:八年抗战,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中国军人阵亡了约300多万,日军阵亡了约50万。抗战全面爆发后的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共动用兵力100万(中方50个师约70万人,日方9个师团约30万人),加上飞机、大炮和军舰,战争场面极为残酷,双方伤亡惨重,中国军队伤亡了27万,日军伤亡5万,堪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场三个多月的会战,虽然中国军队败了,但向世界宣告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只能是白日做梦!
另外还有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每场战役都是惊心动魄,气壮山河!
为了创作长篇小说《最后的炮战》,我曾认真研究了国军第十二兵团司令胡琏。1943年5月为了保卫战时首都重庆,胡琏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在湖北宜昌石牌英勇抗击日军10万兵力,写下了抗战史上华彩的一章:
石牌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右岸,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村庄,距离宜昌城只有30余里。1943年日本军队占领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迫于太平洋战场上日益恶化的局势,侵华日军决定孤注一掷,集结了约十万的地面部队,试图突破石牌天险,沿长江三峡,进攻陪都重庆,一举拿下重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从而结束在中国久拖不决的战争。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石牌顿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石牌一役关系着整个战局的发展和演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与日本的命运。
1943年5月25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沿长江进攻石牌要塞,胡琏临危受命,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保卫石牌。
胡琏深知这场战斗的意义。决战前夕,胡琏带领十一师全体官兵,对天宣誓:“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这次战斗的惨烈程度至今令人唏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在停战,而是中日两军扭作一团展开白刃战、肉搏战。第十一师官兵浴血奋战,拼死守土,用最血腥的刺刀战,最终取得了石牌保卫战的胜利,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完全丧失了战斗信念,丢下7000具尸体落败而逃。
胡琏日后增填词记录了当年石牌保卫战的情景和他当时的心境。词曰:“风萧萧,夜沉沉,龙凤山顶一征人。为报党国恩,坚定不逡巡;壮志凌霄汉,正气耀古今。蜉游寄生能几时,奈何珍重臭皮身?吁嗟乎,男儿不将俄顷趁风云!山斧斧,阵森森,西陵峡头一征人。双肩关兴废,举国目所巡。贤哲代代有,得道鼎古今。战场功业垂勋久,不负堂堂七尺身。吁嗟乎,丈夫岂不立志上青云。”
胡琏就是中国的“巴顿 将军”,甚至比巴顿更具军人的血性与才能。
其实,在八年抗战中,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军人还很多。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讲这样的故事呢??
所以,我个人以为:讲不好抗战故事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我们太纠结于抗战是谁领导的?究竟是国民党领导了抗战,还是共产党领导了抗战?由于有这个无形的思想禁锢(或者说在这种思想禁锢下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我们好像只能讲敌后战场,讲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而这类题材毕竟有限,故事也讲得差不多了,于是就开始胡编乱造:“土匪、流氓”在共产党的感召下也开始抗日了,而且成了抗战英雄。妓女们也勇敢的拿起枪投身到抗日前线……而对真正的抗日主战场,抗击日军绝大多数,写下了气壮山河的中国军人的正面战场却很少涉足,即使涉足也是小心翼翼,躲躲闪闪,心有余悸。这个人物不能讲,那个故事不敢说,最后讲出来的故事只能是支离破碎,不要说打动世界,就连我们自己看了都啼笑皆非!
在这样的思想禁锢下我们怎么能讲好抗战故事。
记得去年我在日本曾见过一位已经88岁的日本老兵,1943年他作为日军中尉曾到过青岛和上海。我问他:当年去中国打仗害怕吗?他说:打仗那有不害怕的。我又问他:和中国军队打过仗吗?他点点头。我又问:是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打过仗还是和国民党军打过仗?他瞪着迷惑的双眼,十分不解的看着我。
我羞愧的赶紧低下头。
我知道自己问了一个十分愚蠢的问题——在他们这些日本军人的眼中只有中国军队、中国军人!
其实,在世界人民的眼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只有中国战区、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应该向世界讲好中国战区、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抗战故事,而不应纠结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国军与八路军、新四军之间的利益之争呢!当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不就是国共两党的领袖们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抛弃一党私利,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命运为己任,联合抗日,才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由于受历史局限和观念的制约,我们还只能讲《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这样的抗战故事(顺便说一句,这种故事国际上是听不懂的),那么,今天的中国就完全不应该只停留在这样的认知抗战历史的水平上,这和今日中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提出“亚投行”设想,就会有50多个国家(包括世界上最发达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积极响应的世界大国,这样的国际地位理应要求今天的中国有理由,也有自信和责任向世界讲好中国的抗战故事,并且要让世界听得懂,愿意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斯战线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承担起了抗日救国的民族重任,在武器装备远不如日军的情况下,英勇抗击了绝大部分日本军队;中国军人崇尚英雄主义,忠于职守,尊重生命,热爱和平与自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热血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抗战颂歌!
今年是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共和国将邀请二战的参战国家首脑来北京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这既是对抗战的纪念,更是对世界和平的追求!真希望中国的文化人(作家、编剧、导演及其他影视工作者)能思想解放,敬畏历史,用智慧与才华向世界讲好抗战故事,创作出世界级水准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以告慰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和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