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原文 Read the original blog… 《是时候把曹雪芹请下神坛了》

或的确是一篇雄辩的争议,但看不出如何能导致“红学大厦的轰然坍塌”。这“红学”的意义所在本身,偏巧是“旁观者清”。我所观察的一个现象:

通常,《红楼梦》或任何文学著作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是它所创作的文学人物及其情节;其次才是它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和冲击;在其次才是对作家的评价(取决于前两个方面的反应)。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领域,却向来有所谓“考据派”和“赏析派”。其实考据是历史学家的事;创作和欣赏才是文学范畴。从故事的内容来推论它的作者的个性、甚至“是谁”,光凭在文学内容中的搜素踪迹,期望能杜撰出作者自己的故事,可就远没有了历史学或考古学的实证调查研究的分量。为什么偏要如此?这是放映了把文学创作也纳入行政和商业层次的主观追求,这竟成了中国特色的行业主流。

《红楼梦》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是唯一的一部有人物刻画、有结构和细节描写、有社会和文化背景描绘的文学巨著。现在全中国或有数万人的就业生计都在《红楼梦》这本书上。却没有人欣赏和评价它的文学内容,没有人按原著来创作影视等衍生作品,充满在市场上的,都是低俗的情节杜撰,或是关于作者身世和著书过程的花絮。但是看看俞平伯前辈(一位毕生倾心细致的研究家)评注《红楼梦》,或学习毛主席(一位渊博不羁的思想家)怎样评论《红楼梦》,都是关于它的故事情节,谁关心它是谁写的啦?

就像现代的很多作家,都创作不出故事和人物,不会写小说,只能写花絮(或《随想录》) ,掩盖其江郎才尽(或其实是改行做了官化的文学权威)的说辞是:“集合了全身心的经历和感怀写出一本成名作,至此已用尽了生活内容,从此也再写不出好作品了。”  文学家:谁让您写自己啦?让您描写和讴歌的是被创作的故事和人物。这个在中国的文学行业和社会上竟讲不通!

得奖的作家在于他/她的作品。举例:读了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评委讲解,可见颁奖者所奖励和崇尚的,是受奖者代表作及其一系列作品中对人性的描述和刻画。但由此又在国内引起一片咒骂,说作家片面描述了中国的社会和心态、说洋人歧视中国的风土和人情,之类。再举例:都知道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了红楼梦,但光是反复调侃他们夫妇的经历和生活情趣,没人评说他们翻译的作品有多么好、或他们把它翻译成英文又完成得如何?

家母杨敏如,一生教书,涉中外的古典和现代文学,自己是中国诗词人。她热衷地属于“赏析派”,因为人们需要欣赏文学,从而或爱戴文学家和诗人,但重要的是爱戴文学家和诗人所创作的情景。家母多年积累了一部《走近红楼》的心稿,本表达她对《红楼梦》的赏析,可惜不能成书,被两位听不懂浪费时间的“南村群童”给耽误了。

-以上写于杨敏如的“绿窗书屋”,正是家母的百日祭,不孝子在此遗憾一件她的未尽之事:希望中国的作家都来创作,读者都欣赏小说和诗歌吧。 羅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