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和消耗者的虚伪环保

古老师转:说出来有点“炫耀”,所谓“中国限电”的真相竟是这个!

对,世界的所谓新能源、再生能源和环保工业的需求全都押宝在“中国制造”上了。但是为什么?光伏半导体材料,LED照明半导体器件,风能叶片、动力总成包括发电机,电动车电池和电动机,有机再生燃料发电设备的制造和建设等,其冶炼和制造过程都亟需消耗倍增的能源(如电力)、开采更多的高质或开挖稀有的自然资源、冶炼和酸洗(如石英矿石、铁矿石、煤、石油、稀土以致大量的淡水),并排放碳、硫、酸等大量空气、土地和水系污染。环保需求的前段都是规模巨大的粗制造传统工艺。

其实已有统计证明,多数环保制造业和商品都是耗能耗自然资源没且有再生机制的高代价过程。它们在制造端是绝对浪费的;在消费商品端可能是清洁的,但在公共建设上是事与愿违的:建新电站和发电工程、拆旧换新燃料供应链系统、报废还在改善或正在盈利的工业,等等,都是在加倍地耗财、耗能、污染和破坏环境。再生能源的鼓吹者拒绝计算包括采矿、冶金、制造、运输、建设和安装的产业全程,骗得投资界和金融运作,强行拉动着环保产业的大规模颠覆和发展。这些新兴工业终于与环保主义者取得和谐,一起推动大规模的能源建设项目。例如美国要替换掉所有石油开采、提炼原料用于材料和能源,这样提前的大洗牌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金融效益。至于结果如何,已经开始暴露巨大的困境,于是就封锁不同的科学建议,所以才加紧推进以造成不可逆转的势头。

把制造业拱手交给中国,是先发达国家手中的保险措施:(1)所有最重、最脏、最累、最消耗、最难收拾的前段开采、冶金和制造,都被关在中国境内,以保持其本土的清洁,这是在空间区域上的风险隔离措施。(2)金融上利用中国已开始在海外放贷建造新设施和安装新产品,之后用节约的电费来抵债,就避免了本土的大规模投资,这是在时间上的风险隔离措施。(3)两边同时印钞票、泛滥股票就是了。

当前最重要的环保措施,其实只有降低现有消耗和消费这一个有用的环节。例如:不是选购新能源汽车,而是少造少买一辆汽车、或选择公共交通;不是建造太阳能或风能发电,而是减少用电;不是造烧木料的低效高排放发电厂,而是改进石油和天然气燃料的发电效率;不是废除汽油供应链系统替换成充电网,而是研究和发展氢能源;不是盲目造电动车和风力发电机,而是研发不用、少用和能回收稀土原料的关键技术;甚至少在网上购物,以便降低激增的包装材料、减少都市交通污染和限制垃圾泛滥;还别忘了一个永远的争议仍然亟待解决:不是造核能电站,而是先解决核废料的出路和对其意外污染的安全保障。等等。

在繁多的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日程中,有真实价值的科技研究,所针对的难题其实在于:前段开采冶炼和制造业的超高消耗、生产和装备过程中的金融迭贷、后期无法逆转的报废品污染。在这些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唯有限制能源使用才是相对理智的措施。

中国的单位能耗产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承担着供应世界的巨大制造业和金融使命。对于不图改进的用户,就是限电。这是国家自律的大表现。再过几年,如果中国的碳排量还是不能有所改进,就得向世界付巨额相当于罚款的碳赔偿。狡猾的西欧早已做好了全套,即把排碳金融化为无本的投机期货交易,美国的拜登政府也会落入这个全套,而这就是世界管束两个经济大国的大表现。像澳大利亚这样地大物博的国度,得天独厚地又只有那么小的消费人口。其实也不必低价出口天然资源、供应世界的高工业消耗和都市消耗了(高质煤、高质铁矿石、高质牛羊肉、粮食和食物)。它远离欧亚大陆的世界经济中心,反正是“赢钱总没份儿”。但没有世界经济依赖,也没有世界抱负。因此它就能对世界坚持自己独立的意识形态见解。难怪它敢对中国的表现那么“强硬”;能对美国国内的政治舆论那么“尖酸”。瑞士和澳大利亚之类,或才是世界资本主义最后的堡垒。疫情和政治动荡之后,已经不再是美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