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 世界變遷
讲解“后LED世代”的高光能晶体灯丝灯 -人云亦云
最近网上有很多关于节能灯(紧凑型荧光灯CFL)的最新健康危害的科技报道。以下是前沿科技顾问国际公司的一篇第三方报告,算作不代表任何企业或行业观点的科普和“商普”:《讲解“后LED世代”的高光能晶体灯丝灯》, 羅晉,2017年1月8日,Rev.D。 下载:DOWNLOAD: http://ftcg.net/wp-content/uploads/2016/05/FTC-CLED-explained-170112D.pdf
北京有贫民区?Poverty Housing in Beijing?
我有一次经历。家母请的家政服务者,我们称她“阿姨”,从安徽过来,就是住在这样月租几百元的大兴棚户区已14年。不是最近因她辞工我帮送她的家私回”家”,怎算是眼见为实? 开车穿过丰台“总部基地”商住繁华、辉煌亮化、人流熙攘的繁华都市夜景,往南行到五环和六环之间,就进入了一个连绵公里的昏暗村落棚户区。进入它坑洼失修、被危房错落挤压的狭窄单车道,是个没有公共照明的巷子。
中国也有感恩节?Thanksgiving is big in China?
Thanksgiving(感恩节):中国人都在微信上互送“感恩帖“。美国的感恩节,来源大概是:在欧洲受迫害的清教徒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需求出路(孔夫子的“道不成”说?)。第一批到达北美东岸时,历尽千辛万苦,已是饥寒交迫。幸亏当地的印第安人給了他们食物和住处,帮他们安顿,解救了他们。从此这群人的后裔,创建了后来的美国。故定名为“感恩节”,是针对地主之谊的感恩。只有美国纪念感恩节。 感恩节是个历史并不太长、但更重要的美国传统节日。所提醒人们的,是关于现代美国的一个国家初衷,而并不只是广义的基督教式的与人为善和好心好报,或延续欧洲的传统习俗。中国人现在时兴过美国的感恩节,是广义上的感恩,凑人家的一个趣日。但或许中国人也不必只纪念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或追随欧美的传统和习俗。该有自己说明当代国家原旨和初心,而成为传统的节日? 中国的革命也曾有“感恩节”式的转机:是中央红军经过长征的艰难困苦到达吴起镇时,受到陕北红军的接应,带来亟需的食物、药品和弹药,从此才有了延安圣地的新大本营。这就是与美国感恩节相当的中国感恩节,它应该是定在当年吴起镇会师的日子,宣布长征的成功结束。这个节日也有更生动的故事:当年接应中央红军的据说是两位陕北红军的青年领军人:一位是刘培植,到老人家逝世前,才在凤凰卫视访谈上透露了很多具体的故事细节。另一位及其后代,更是为世人所瞩目追随。美国节日有它刻意肯定的国家关键时刻、尤其是创始的纪念日。为了同一个目的,现代中国也可定义自己的感恩节。其实或正是个最需要它的时刻。
中医西医,谁能更好为你治病 Chinese or Western Medicine?
是好文章,结论不错。能看得出笔者是在苦口婆心地举浅显实例来说明中西医的利弊,但是故事太长太啰嗦了。这其实是个非常明了的问题。反对中医的人反正是不会因多几个例子被说服的;已经赞同中医的人,或也不耐烦读这些个例子。 人类进化过程是20万年,在绝大那部分的漫长过程中是没有医药的,靠的是人体借助和兼容自然的免疫能力(例如我们体内各自有一公斤多的几百种益生菌,日常在发生着抗病和平衡的功能)就生存繁衍和进化了下来。很多动物也就都是如此。
718联合厂开工60年:羅晉代表讲演
尊敬的领导、嘉宾、前辈和同事们, 我是代表羅沛霖总工程师的遗孀、與他一样健康长寿的百岁母亲楊敏如,在此感谢718厂的后代。感谢您们關注羅沛霖,感謝關注他的老同事李瑞,感謝關注他們成為終生朋友和忘年交的新老“718人”。感謝您們發揚他們在新中國初期的創業贡献。对羅沛霖來說,从1951年开始,718厂就是他一個最得意和尽心的事业。 现在全靠工厂的后代在发扬光大这个工厂的事迹,他也与此一起光荣。
人类回归自然,今天从“后LED世代”的健康节能照明开始
启发:近来每日从北京与北美西海岸实时通讯。每日晚饭后即睡到近午夜;然后工作到凌晨;再休息到上午。在大洋两岸的人觉得我好像是在昼夜工作。知情的视觉艺术大师约翰.休斯启发我:关于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新近发现的老规律:在17-18世纪欧美文学中,人们观察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每日三餐两睡”。那是在高效室内照明(电灯泡)的发明之前。所谓“日落而归”,人们每日第一次睡眠(first sleep)是在日落、晚餐时候到午夜;每日第二次睡眠(second sleep)是从凌晨到早晨,竟像现代人的“午休”。然后“日出而作”。第一次睡眠和第二次睡眠之间:是对照明要求不高的家庭和社会活动。
杨敏如与喻传鑑先生六、七事 Yu Chuanjian
提到喻传鑑先生小女喻娴令,家母抗战在重庆南开的学生,也是一位老师,自述“我有一千多位老师…”的成长故事。又一起读先生两个女儿纪念父亲的文章。引起了老母对先生的片段回忆:
读《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
在网上屡见这一篇关于北大的文章。 原文 Read the original blog… 《大学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 2017-05-05,作者:牛皮明明。来源:听明明吹牛皮(ID: niupimingming) … 钱理群先生说,我们的大学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家母和岳母也是燕京的学生。与当年的学生闲聊感慨而来,并非全是道听途说:
闲谈顾随先生和一九五三年 -杨敏如 Gu Sui
读学生于翠玲先生转发的《河北大学纪念顾随先生诞辰120年》的报道,回忆先师,却是几个人生片段,让我不忘顾随和那些躁动年华。 在燕京读书时,我每次坐在先生课堂的第一排,就斜对着他的书桌。先生的身体不好,我注意到他如何脱棉袍、安排座椅和因腰痛所需的靠垫,讲课起坐时的每个细节。他总是把一叠批改好的学生词稿先放在书桌的右上角,那就是在我的眼前了。看得到,我的词稿总是被放在最上面的一篇。下课时,我就捡起那一叠批改的作业,分发给同学们。红色的圈点颇多,大家都能看得到我的词稿是在第一,使我觉得过奖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