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terature 人文
> Laurasian 澜城 > Art&Literature 人文
Jin Luo
August 20, 2014
It seemed to be a common sense that Westerns think Chinese are smart. Let’s figure out about how regarding some classical pros and cons in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s. Notice our comparisons and observations here are upon intellectuals, about their development…
Read more
Jin Luo
August 16, 2014
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旅途上看微信:有感凯利大哥独家的网络精品选读。得“基尼”一篇: 基尼预见到了一个栋梁才子,以天降大任于斯人。许诺说:可满足他的三个意愿(但只此三件),就帮他改变世界。
Jin Luo
May 21, 2014
我们的家 Sweet Home Arcadia 《百家湖》期刊垂录此稿(2014年第11期),现将原文的所有照片补齐 我们在阿凯迪亚 * 的家就在洛杉矶植物园的对面。大院子里草地绿茵茵的,扶桑、木槿、柠檬、无花果等树丛之上有枝叶繁茂的老橡树及高高的棕榈树。窗前小径旁静静地长着玫瑰,仙人掌和鹤望兰。所有的树木花卉自然生长着没有太多的人工斧迹,景色怡然, 就像是街对面的公园延伸到这里——我们拥有着公园的一角。 我们的房子结构和装饰都很简约。石子屋顶的平房一字排开,1,600平方英尺(1米是10.7平方尺)的面积,中段大部分面积都用于客厅、餐厅、起居、书房等公用功能。三间卧室及厨房则分别在东西两翼。正房朝南是一溜落地玻璃门窗,配上一排亚麻布窗帘,整齐地扎起来,永远拉开着。冬天,太阳低些,阳光可以一直投射到南房深处的地板上,整个房间充满阳光,暖融融的。长餐桌上总是铺着蓝白两色传统波斯图案的桌单。桌椅、餐柜、地板都是木质原色,使屋里显得格外亮堂和温馨。延伸到与餐厅相通的厨房,一套都是乡村风格的朴素。采一束院子里的花,再摘几个柠檬摆上,客人们来了最喜欢就着餐桌喝茶聊天。 透过大玻璃向外看去,院中的一切尽览无遗。由于天光云影的变幻,在晨雾中或在晚霞里,窗外的景色呈现出多样的明暗和色调。在我的心目中,后院,它永远是一幅百看不厌、没有尽头的画卷。 客厅里,那些精装、简装、善本、单本或成套、包括有收藏或伤感价值的亲朋作者的图书等等,摆满了书架。钢琴上有罗晋的业余自画像,而我的素描就在展开的画架上。墙上,选了些色彩淡雅的画镶在木色的简朴画框中,分庭展现的是几幅美国现代电影和戏剧招贴,都装了纤细的深色金属边框。壁炉所在的装饰是简单的砖砌墙面,启功老先生为我们成婚所提的古诗书法就显耀在正中。所书是唐人的古体诗:“板桥人渡泉声,茅簷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罗晋简荔贤伉俪雅属,启功八十又五。”(我婆婆讲解他选了这个写农家景的诗句,用意不入婚庆的俗套,倒是抒发闲情逸致)。我们门厅正面是启老先生最早在1972年习草书誊毛主席诗词时赠给罗晋的扇面,当年所用的扇、墨都是异常简陋(他曾笑说:黑扇一块钱,白色广告色用于画宣传画的、一块五)。但他日后成名不常显露的草书底蕴,在当年却早已是跃然纸上。 我们的小卧房还挂有另一幅书法,只有四个字:“君子居之”。那是罗晋习书的篆体,意为“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即是我们持家的座右铭。 那个陈列了唱片、磁带和光盘的架子是由组合家具中的现成隔板成品与大块空心砖搭而成,人人见了倒说既实用又别致。我们家没有豪华家具、奢侈摆设和艺术品陈列,但看得舒服、住得舒服、起居舒服,有我们的特色, 其中也有我们的乐趣。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我们请了罗晋公司里的工程师团队过来聚会。我们将整个房间腾空, 罗晋买来一块其大无比的层压板放在屋正中的桌子上面,再铺上一块国内带来的绣花大桌布,四周摆上椅子。供晚餐,这桌子真够大,真够排场,足够二十个人围坐用餐,餐具、饮具齐全有序,冷热菜丰盛数道、中西酒多轮几种。那劲头儿就像正式的宴会一样。客人至(包括第一代移民、“老外”们和从国内旅行来美的过客),单身的带来自己推荐的美酒或奇果,成对的带来自己擅长的家常菜肴。大家就坐,无不赞叹这个聚会的环境。 晚餐后我们开门来到后院,抬头一看,哎—呀!一轮那么明亮的月从高寒的夜空撒下一片银色的光。它显得出奇地大、特别的光明。一个从中国来访的熟朋友将摄相机镜头顺着棕榈树干向上摇去,伴着棕榈叶的剪影没个完地拍摄着。同时叹道:“这月亮!这不是美国的月亮,这是罗晋家的月亮!” 一年之中总有一些节假日,在年底年初尤其特别多:感恩节、圣诞节、元旦、春节,一连串的节日。到那时,我就把家里布置起来,在平时的陈设之外,装点一些有特定节日气氛的饰品。请来的客人海阔天空地聊起各种有意思的话题。大孩子们看电缆电视上的特别节目、或下棋,小孩子爱玩各种玩具(在我们儿子罗洵过去用的那一间卧室,它幼时的玩具和书籍等都是随手可以拿到),用彩笔画画,或开心地跑来跑去捉迷藏。好客的主人在院里点起了烧烤炉,为大家做着具有我们家特色的叉烧烤猪排、烤鱼、还有中国孜然和韩国烧烤酱混合的烤鸡。咱家自做的烧烤与众不同,还总是受到好评,大伙儿公认比外面出售的、店里菜单上的要现成好吃。 朋友们对我们家的评价是:“你们家真像家”。是的,每次出国或出差回来之后,歇一歇路上的乏气,我们都会舒坦地说还是家里好。我很庆幸当初我们选了这里,不然的话我们哪能享受到这茅舍中的冬暖夏凉,庭院里的鸟语花香,从而得意于院儿中自有的“大自然风光”呢? 咱家院落很宽绰(16,000平方尺)。随着季节的变化屋外的各种花交错地开放,招引着蜂鸟、蝴蝶和蜜蜂在花木中飞来飞去;松鼠们在树枝间追逐跳跃;蜜蜂建窝,小鸟筑巢。人们常讲,有鸟光顾的房子好。我们门前屋后的孔雀可是太壮观了,可算是这里的一绝。 传说,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称Lucky Baldwin的幸运儿在南加州挖到了金子(在北加州淘金的不稀奇,在南加州山里挖到金子的可是不多见)。他的庄园就成了当今的洛杉矶植物园。他曾从世界的什么地方引进了几只孔雀,放养在自家的园子里。如今它们繁衍得公园内外到处都是。 我们家院外原有两棵高大的松树。2010年刮大风,阿凯迪亚倒了600多棵树,我们的两棵松树也不幸倒下了其中之一。到晚上有些孔雀就栖息在那棵孤立的松树上。清早待草地自动喷水之后,它们就一只接一只地飞下来。先飞到后院车库的屋顶上,再从屋顶飞到草地上觅食。偶尔,在后院草丛中能发现几个孔雀蛋。春天时,常见大孔雀带着几只小孔雀排成一队从容走过我们居住区的小马路,并不惧怕往来的汽车。也时而能在门前见到美丽的孔雀开屏。我们住在这儿真的是很有乐趣啊! 我喜欢我们的家,是因为这里总是阳光明媚,这里透着朴实无华,这里充满诗情画意,还有更看重的是--在这里我们俩共同创建和操持了这个家。 简荔 写于洛杉矶,2014年3月25日 * 阿凯迪亚(Arcadia),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面谷地中。此名源于欧洲西班牙,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境地,相似我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Jin Luo
February 3, 2014
Orthogonal Thoughts were instances when people created variates that statistically independent from the main subjects under an ongoing conversation. While we felt amazed about how an ongoing subject could be under distraction or diversion into another. That could be an…
Read more
Jin Luo
October 24, 2013
杨敏如《唐宋词选读百首》由中华书局出版(2013.9)。责任编辑周昊。包括启功序、叶嘉莹序、童庆炳跋。作者年九十七补《附记》。最感激学生于翠玲推荐和安排出版,并在图书馆昼夜校对二周,使本书能飞快的完成出版。 2013年10月样书已成。适逢病中,翠玲及时寄来,惊喜不已。随愈。 -杨敏如
Jin Luo
July 11, 2013
This is not about Mass Movement, the geological phenomenon: Masses, the body of people, is the real power to enable the history’s moving forward, according Chairman Mao’s famous saying. A series Masses Movements in China were hot subjects in public to…
Read more
Jin Luo
April 9, 2013
詩經 秦風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Jin Luo
October 12, 2012
2012-10-2 《容思》編者 父亲去世后,翻看他的遗稿。近年总见到他在起草自传,但现在才真正读到了他正在设计中的自传。虽然远 不近完工,但大概的轮廓已经清晰了。其中紀錄了他错综周折、纵贯历史事件的生涯,其中充满着对世界、事件、人生、社会精细的观察,質樸、坦白、簡練,意识流畅,豪迈而帶伤感。 我母亲说,“人们说罗老事业辉煌,是他令人羡慕的基因和运气,說他是个长寿的福人。其实从十五岁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这一辈子所热爱和怜悯他的事实卻是,他的运气并不好,他从少年的成长并不是在幸福和关怀之中、他年轻时健康不足、他周围的困境和限制翻覆变幻、他对事业的追求也从来不能是豪放自如。一切都得通过不屈自强的努力,以创造自己向往的生活;而一切的创造往往是为了忠诚于集体的信念,或自己所属于的人群。 时人议论“延年益寿”的种种妙诀,却不知罗沛霖98岁的高寿是他經過一辈子苦斗才延續下來的。” 人说罗沛霖是“真君子”。他服从社会群体、循导国家体制、照顾亲属利益,在一生中各个场合和时刻,都是首先作到忘我和谦虚,堪称是集体利益(或当今称”团 队意识“)的最佳品行。在文革第二次抄家之后,父亲的结论是:至此所有的私有、文化和遗产都没有了。我们终于成了布尔什维克, 乐于如此,从此一切是薪酬分配所得!他所加入和代表的是一个划时代、废除私有制的中共理想。他的負擔艱巨:是真君子,但不得不放棄所謂“真名士,自風流”的許多豪邁情趣。智慧的左志友先生說“良心”和“責任”這四個字貫穿人生事業中的一切原則所在。用來概括家父太恰當了。 这样的价值观在当今中国正在受到挑战:甚至父母从15、17岁相识到近百岁的伉俪经历,也已只是表面形式上的“美谈”。有个年轻记者在结束采访停机时说: “罗老,您这辈子這麼豐富的經歷,只有一個所愛,可是太亏啦!”。罗沛霖一生善终于个人创造与群体利益的取舍之间,尽其所有,忘我奉献,鞠躬尽瘁。一位挚友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提出“罗沛霖是三士科学家:战士、博士、院士”。“战士”是第一次被被提及,却巧合、贴切于母亲和我对他的了解。常人恐怕不知,他虽然是学者, 却也時有古时“二桃三士”式的古樸气节。家母80年代有赠先父的诗词,形容说“我狂君狷”。狷者,有为,有不为也。 顺便,他在2010年8月住院的前夕,刚刚将自传提纲的命题改了一稿 《杨敏如与罗沛霖的传奇爱情》,可惜老人家之后竟一病不起了。
Jin Luo
November 26, 2005
北京 楊敏如 临湖轩以东的未名湖一片碧波清水,那湖光塔影,那岛亭柳岸,可称燕园胜景之最。第一次瞥见它,它便使我感受到只有在母亲怀中才有的温暖和安谧…